我国首发1角纸币再旧也值钱,它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和价值密码?
日期:2025-10-24人气:17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第二套人民币1角纸币于1955年3月1日正式发行,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行的一角面额纸币,因其票面呈黄色,故被命名为“黄1角”。
黄1角的票幅尺寸为115*52.5毫米,制版年份标注为“一九五三年”;由北京印钞厂采用胶印六色与凹印一色相结合的生产工艺印制;冠号由三罗马数字搭配七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印制于票券正面左上方,并以红色字体呈现;首发冠为123,关门冠为103,补号冠则为967;1967年12月15日起实行只收不付政策,1999年1月1日退出流通。

印制生产过程中,存在同时使用前苏联进口水印钞纸和国产无水印钞纸的情况,因而形成了空心五角星水印版与无水印版两个细分品种。两者很难从冠字上加以区分,只能是通过实物观察进行辨别。
纸币正面主色调为黄绿色,主图案为“东方红”拖拉机在田间作业的生产场景,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视。
背面同样以黄绿色为主色调,装饰图案包括花符、国徽,以及由汉、蒙、藏、维吾尔四种民族文字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及面额。
鉴别要点:
1. 水印鉴别:早期发行的“黄1角”采用带有空心五角星水印的钞纸,迎光透视可见水印图形。水印边缘过渡自然,线条流畅,五角星形状规整且立体感较强。

2. 暗记识别:通过30倍放大镜观察纸币正面,可在拖拉机履带前方的稻草上发现“中”字暗记,并在后方拖车左侧轮胎上识别“工”字暗记。


3. 油墨特征:该纸币采用正面凹版印刷工艺,使得局部图案与文字呈现凸版效果。侧光观察时,正面行名及装饰花纹的油墨厚重且色泽明亮,手指触摸可感知明显的凹凸感。
4. 图案细节:纸币图案与底纹线条细腻清晰,放大镜下观察仍可见线条的精细变化,无模糊或留白现象,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逼真。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首枚一角纸币,“黄1角”见证了国民经济建设的初期历程。其正面图案以“东方红”拖拉机为主题,象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想,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此外,由于流通时间较短且存世量稀少,尤其是全新品相的纸币更为罕见,因此在收藏市场中备受青睐。作为新中国早期纸币的重要代表之一,“黄1角”兼具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已成为钱币收藏领域的热门品种。
目前市场上,全新品相黄1角的价格在650元左右,而经过正规专业机构鉴定的高分评级币会有更高的溢价。
2025年6月份,一张PMG68分且号码无“4”的黄1角就拍出了3078元的价格。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