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红五元”的收藏知识与鉴别技巧
日期:2025-10-12人气:59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第二套人民币曾发行过两个版别的五元面额纸币,分别为1953年版与1956年版。由于票券颜色的差异,收藏界通常将1953年版称为“红五元”,而1956年版则称为“黄五元”。其中,“红五元”属于委托前苏联代印的“苏三币”之一,后因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开始自主设计印制五元纸币,并对票面图案与制版年份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两个不同版别。
一、发行概况
“红五元”于1955年3月1日正式发行,并于1964年4月15日起实行只收不付政策。该纸币票幅尺寸为165×75毫米,制版年份标注为“1953”,采用双面凹版印刷工艺。冠号由三罗马字母与七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印制于票券正面下方左右两侧,字体为红色。其所使用的为带有实心五角星与花符图形的混合水印钞纸。据统计,“红五元”共发行100个冠字,首发冠字为123,关门冠字为025,补号冠字为907。
二、票面特征
该纸币主色调为酱紫色,故得名“红五元”。纸币正面主图呈现全国各民族代表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的场景,象征建国初期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建国家的时代风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
背面设计融合多民族文化元素,中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周围环绕传统装饰花符,并以汉、蒙、维、藏四种文字标注行名及面额,体现了新中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底部则标注“1953”制版年份。
在纸币正面欢庆的人群图案里,服饰纹理放大后依然清晰可辨;背面四种民族文字环绕的国徽,至今仍诉说着那个年代"国家名片"的包容与庄严。
三、鉴别要点
1. 水印图形:迎光透视可见满版实心五角星与花符交错排列的复合水印,图案清晰且边缘过渡自然,层次感显著。
2. 冠字特征:“红五元”冠字从123组起始,按特定顺序排列组合,共涵盖17组冠字,最终以025冠字结束。凡不符合该序列者均可排除为真币。
3. 油墨工艺:采用双面凹版印刷技术,图案与文字呈现凸版效果,侧光照射可见厚重油墨层与光泽感,手指触摸可感知明显凹凸纹理。
4. 纸张特性:使用苏联进口特供钞纸,质地挺括且富有韧性,经年累月后自然泛黄但仍保持弹性。标准尺寸为165×75毫米,如出现较大偏差就可能是伪造币或裁切处理币。
5. 图案细节:线条刻画细腻,放大后仍可辨识服饰纹理等微观特征,无粘连或模糊现象。
四、收藏价值
1. 稀缺性价值:作为“苏三币”之一,“红五元”发行时间早且流通周期短,尤其在“黄五元”发行后回收彻底,存世量稀少,奠定了其收藏界的珍品地位。
2. 历史价值:该纸币是新中国初期由前苏联代印的罕见货币实物,兼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意义,为研究当时政治经济与货币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3. 艺术价值:第二套人民币图案由罗工柳、周令钊等著名艺术家参与设计,构图精巧且色彩协调,每一幅画面均堪称独立艺术品。
这张承载着政治、经济、艺术多重记忆的纸钞,正在收藏市场续写着它的传奇。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