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藏品资讯 > 邮票资讯 > 集邮老者心痛邮市“钱”味浓

集邮老者心痛邮市“钱”味浓

作者:紫轩藏品日期:2014-01-23人气:1536 评论: 条发表评论

  属大马的赵老,今年72岁,集邮至今刚好一甲子。从1980年发行首张生肖猴票以来,35年的生肖票发行,赵老一次不落。守着一屋子的“票山”,赵老有些看不透:“人们都奔着钱去了,邮票里的文化怎么办?”


龙票后生肖票才“火”起来

  在赵老的家里,一间书房里堆满了60年积攒下来的各式邮票、首日封和明信片。1月5日,第三轮马年生肖票发行,赵老清早6:30就从家出发,赶到四牌楼邮局。等到了邮局才发现,紧赶慢赶,轮到自己,号头已“放”到了250号以后。

  “地球人都知道猴票值钱。”赵老说,可实际上,1980年那会儿发行首张生肖邮票时,几乎无人问津,去邮政局买根本用不着排队。35年来,生肖票发行了三轮,赵老一年没有落下,集齐了所有的生肖票。

  如今的猴票,单枚就叫价1.2万元,赵老手里就有好几枚当年花8分钱买来的猴票。“我那会儿买猴票,只觉得是第一次发行生肖邮票,很有纪念意义,压根就没心存升值的念想。”赵老回忆说,真正的资深邮迷看重的是邮票背后的文化。

  每逢春节前夕,都是炒作生肖票的黄金季,而在赵老的印象中,生肖票在2012年第三轮龙票身价被“炒”高之前,并没有当下如此之火爆。“完全是被炒出来的市场。”赵老说,24元面值的龙票大版一度被“炒”到550元,翻了20多倍,一旦市场发挥“挤出效应”,掉价是情理之中的事。


集邮就要多学点邮票知识

  从12岁一点点用水泡后揭起信封上盖了邮戳的“信销票”算起,赵老集邮的历史已超过60年。这位满头银发的老邮迷对记者实话实说,“我是不太敢从邮商手里买邮票的。”

  “邮市里有不少假票和次票。”赵老说,通常来讲,甄别邮票真假,一定要留心四条“黄金法则”:一看色泽,真邮票即便年代久远,但在灯光下色泽仍然艳丽;二对齿孔大小;三是查看邮票的背胶;四看有无揭薄的痕迹。

  “邮票的背胶沾点水就能黏在信封上,而如果是次品信销票,背面就不会背胶;还有的邮票贩子则会将一张珍贵的邮票,揭薄成三四份,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出来。”赵老告诉记者。

  赵老告诫刚刚开始藏邮的年轻人要注意多学习一些邮票知识。“这就像是玩古董,不懂点专业知识很容易被骗。”


集邮不能钻进“钱”眼里

  透过三轮生肖邮票,能够窥见35年来艺术设计的衍变流程,赵老说,他一直觉得每一枚生肖邮票都是传统民俗绝佳的艺术“代言人”。

  远的不说,就拿最近的举例。2012年龙票是一只张牙舞爪预示“中国崛起”的龙,2013年的蛇票是一只穿着花衣裳口中吐“瑞”的小花蛇,而今年的马年虽然民俗意味减淡,却吸取了唐三彩马雕的精髓,浑身上下透着简约的设计新风。

  在赵老看来,集邮能兼具怡情、怡志、怡物、怡人四重功效。今年1月,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新年明信片摆满了赵老的案头。散布各地的邮友们在透过明信片捎去新年问候的同时,也无偿地交换着不同文化、理念的邮品。

  “一位在台湾当教师的邮友去世时还特意叮嘱儿子一定要给我发一封唁电,虽然我们素未谋面。”赵老感慨,接到唁电后,他专门汇款托人代为购买了花圈,郑重地摆放在这位台湾邮友的葬礼上。

  “邮票不能单纯变成了黄金这样的投资品,否则就失去了本应存在的价值。”集邮60年的赵老透过本报呼吁,集邮不能一味钻进了“钱”眼里,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体会出方寸间,其实大有乾坤。

紫轩藏品分享 更多

热门商品

超值推荐

限量热卖

限时降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