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藏品资讯 > 金银币 > 千年脉动,方寸流辉:大运河150克长方形金质纪念币赏析

千年脉动,方寸流辉:大运河150克长方形金质纪念币赏析

日期:2025-07-29人气:28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它自北京蜿蜒而下,穿越津、冀、鲁、豫、皖、苏、浙,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最终汇入江海。大运河不仅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更是承载民族记忆、见证王朝兴衰、沟通南北经济与文化的流动史诗。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列《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大运河历史价值的肯定与致敬。


为了铭记这份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向世界讲述中国大运河的故事,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大运河主题金银纪念币。其中150克长方形金质纪念币,将千年运河浓缩于64毫米×40毫米的方寸间,铸就出一幅“人”字形全景宏图。


千年脉动,方寸流辉:大运河150克长方形金质纪念币赏析(图)


纪念币正面为国徽,并刊国名、年号。采用镜面底面,上下两侧喷砂,主图案标准国徽采用整体多层次喷砂,国名和年号采用做亮。


纪念币背面图案为大运河全景图,并刊“大运河”字样及面额。大运河的历史始于公元前486年春秋末期吴国开凿的“邗沟”。至隋代,以洛阳为中心,首次实现了南北水路大贯通。历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裁弯取直”,形成今天人们熟悉的京杭大运河主脉。金币主图以宏观视角,展现了大运河地跨八省市,通达五大水系的整体轮廓和历史风貌。


不仅如此,设计师还巧妙地借鉴了古代的舆图形制,增添了古朴趣味。舆图讲究“计里画方”与山水写意的结合,因此,金币上的山脉、水网不再是冰冷的地理符号,帆船点缀于江海间,赋予舆图以鲜活和生机。这些帆船既代表着运河上繁忙的漕运,也象征着古代高效的河海联运网络。整个币面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引导观者的视线顺着运河的脉络游走,将人们带入一种与古人“卧游”山河相通的审美意境之中,深刻体现了大运河作为国家交通动脉、华夏文脉与民族根脉的核心地位。


千年脉动,方寸流辉:大运河150克长方形金质纪念币赏析(图)


如果说背面图案的设计展现了宏大的气魄,那么其制作工艺则体现了极致的匠心。多种高精尖工艺的综合运用,使得这枚金币成为了一件名副其实的艺术珍品。


币面主图采用浅浮雕工艺,这种工艺能够在有限的起伏内,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连绵的山峦、交错的水网、河海中的帆船,皆在细腻的起伏变化中得以展现。同时结合大面积的激光喷砂工艺,通过精准控制喷砂的区域和强度,在币面上形成精细的磨砂哑光面,使光线产生均匀柔和的漫反射效果,由此带来一种雄浑、苍茫的质感,如同古老舆图的纸张,沉稳地承托起闪亮的运河。


大运河主河道则采用贝母镶嵌工艺。这种常用于珠宝首饰的“螺钿”之法,被创造性地运用于贵金属纪念币之上。贝母在不同光线下会折射出温润而变幻的七彩光晕,完美模拟了河水汤汤、波光潋滟的景象。不仅造成视觉上的惊艳,更为这条黄金运河注入了流动的生命力。在螺钿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师又结合了仿珐琅彩工艺,进一步增强了河水的亮丽色泽与视觉冲击力。此外,光变鳞彩工艺进一步为币面赋予了水波粼粼的质感。当转动金币时,观者可以看到光影在水纹间流转,感受江河汇流、奔腾入海的浩瀚气魄。这些铸币工艺的叠加运用,将大运河的宏伟、壮丽与鼎盛,共同呈现于币面上,实现了形、艺、韵的高度统一。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

紫轩藏品分享 更多

热门商品

超值推荐

限量热卖

限时降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