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5角(8005)价值评估和投资选项参考
日期:2025-05-21人气:21 评论:0 条发表评论
人民币收藏有一个不算常见的现象,就是总有一些估值高市价低的品种长期低调存在,例如第三套人民币10元“大团结”,又如第四套人民币10元,都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市场忽略,又被收藏者发现并发掘,或蓄势待发,或一鸣惊人,自有价值得以实现,市价水涨船高。
殊不知,在人民币小面值券种中,这种现象也不少见。例如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5角(简称8005),就是在收藏市场上长期被忽略,又让不少藏家和投资者悔不当初的券种之一。
8005发行于1987年4月,同期发行的还有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50元(简称8050)。2018年5月,第四套人民币9种面额、14个券种中,有7种面额、12个券种退市停止流通,但有2种面额、2个券种没有明令退市,一个是1980年1角(简称8001),还有一个就是这张8005。
有资深藏家做过统计,8005发行冠号超过1600个,一般一个冠号印制量1亿张,意味着8005发行量超过1600亿张,可谓“天量”。或许,正是这发行“天量”吓退了不知多少收藏者和投资者,使其长期不被重视受冷落。
但是,在钱币收藏圈内,不乏见识卓越者,他们凭着先知先觉而占据先机,并往往在不被常人关注和重视的藏品系列或品种里,沙里淘金,发现具有增长潜力的优质藏品,以低成本投资换取丰硕收益。
比如8005这张纸币,在三字冠(亦称“夹心冠”)8005开始起印发行,逐步取代先期印制发行的二字冠。经过长时间的市场流通消耗,以及回流银行不断增多,其存世量也在不断减少,收藏价值开始逐渐体现,“先知先觉”者开始超前介入买进建仓,那个时候的8005普通版单张价格0.55-0.61元。
还有藏家发现,尽管有1600个发行冠号、1600亿张的发行天量存在,但其中一些特殊冠号的8005却是潜藏增值潜力值得投资的优良品种。
例如GU冠8005,曾有市场报价全品单张1000元,较之面值溢价2万倍。何以如此?研究者发现,这一冠号的8005印制于1990年代中期,由于未经透露的原因,GU冠8005仅印制了约400万张就停止印刷。
区区400万张GU冠8005进入流通市场后,很快就被消耗,而在那个年代人们收藏意识较为薄弱,少有人刻意留存,社会性沉淀量不多。
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当GU冠8005被发现成为稀缺品种时,当收藏和投资者发现其价值去勉力寻求的时候,突然发现其身价已是非同一般,一纸难求,备受青睐,广被追捧。
有藏家为8005冠号稀有度进行排序:五星级为GU、JX冠;四星级为JZ、ZO冠;三星级为CP、IS、IU、JI冠;二星级冠号为ER、ES、EU、EY、GQ、GR、GS、GT、GX、IP、JU、JW、ZN、JH、JJ、ZX、ZZ、JO;一星级冠号有AS、AU、AW、BY、CR、CS、CT、CW、CX、CY、EQ、EW、EX、EZ、GP、GY、IR、IT、IW、IY、ZI、ZJ、ZW、ZY、NO。
再有就是荧光版8005轰然问世,因其币面颜色为紫红色,因称“中国红”。早期发现有3个冠号即TK、GB、SM,包括强荧光、弱荧光、满版荧光、半边荧光、双边荧光以及太阳红荧光等,其中半边荧光版最为经典。
例如荧光版“至尊红如意”8005,这张纸币或为重彩油墨试验币,其券面正面主体颜色发生改变,与官方机构发布的紫红色不一致,呈现出的是深枣红色,票面油墨厚重,具有浮雕凹凸感,以此形成新一个独立版别,归入8005“一眼清”细分品种之一。
有藏家认为,“至尊红如意”5角由于油墨过于厚重,使得成本增高而只进行少量试验生产的纸币,使之成为“独冠量稀”的珍罕品种,目前已发现仅存在于SR部分流水冠号段中,估算存世量15万张左右。
综合网上价格信息,8005普通版市价在0.7-0.8元之间,“至尊红如意”5角依据品相不同,价位几元或十几元,评级币有过超百元记录,高分评级币单张价格近300元,如果是特殊号码价格更高。
现在回头说8005估值高市价低,是在与第二套人民币“水坝5角”和第三套人民币“纺织5角”作对比。看网上价格信息,“水坝5角”全品有水印单张400元、全品无水印深版单张300-450元、浅版五星水印单张100-210元。
第三套人民币普通版本5角单张40-50元,“凸版5角”单张80元左右,“平水5角”单张300元左右,“渡水5角”单张700元左右。
再看网上第四套人民币5角即8005普通版单张报价0.8元,尚不足1元,完全处在价格洼地,增值空间和投资潜力显而易见。
另附8005稀有冠号单张市场报价可供参考:JZ冠500元、JW冠30元、ZO冠450元、JX冠1500元、CP冠65元、ZW冠35元、JI冠35元、NO冠19元、ZX冠120元、JJ冠110元、ZI冠35元、ZY冠300元、JH冠10元、ZJ冠25元、JU冠80元、ZN冠40元。
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阅读,目的在于为广大藏友提供丰富的收藏资讯及各类干货,互联网崇尚分享,由于不少内容原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18511218108删除,我们会在24小时内及时删除。本站所转载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和赞同文中的观点及内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参考)内容有不当之处,请欢迎纠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