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邮票百科 > 纪字邮票 > 纪11:鲁迅世逝十五周年

纪11:鲁迅世逝十五周年

作者:紫轩藏品日期:2013-09-14人气:1369 评论: 条发表评论

基本参数
志号 纪11 类别 纪字邮票
每套枚数 2 枚 印刷方式 胶版
每套面值 1200 圆 发行日期 1951-10-19
序号 名称 面值 发行量
1 鲁迅像和诗句 400 圆 200 万枚
2 鲁迅像和诗句 800 圆 200 万枚

纪11:鲁迅世逝十五周年

1951年10月19日,正值鲁迅逝世15周年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鲁迅逝世十五周年》纪念邮票。1955年1月10日再版。

原版和再版的辨别: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树人”是1898年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一位本家叔叔为他起的学名,喻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学医,后剑东京从事文艺工作,想改变当时中国国民的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的学校教书。1912年以后,鲁迅在北京的教育部工作。1920年起,兼任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讲师。1918年4月2日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笔名“鲁迅”。因为鲁迅的母亲姓鲁,其中也蕴含着“愚鲁之人应当赶快做”的严格自勉和中国古代“周鲁原为一家”之意。1907年,鲁迅曾用“迅行”作笔名,意为“奋发、前进而充满希望”,故又取其“迅”字为名,便组成“鲁迅”笔名。《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鲁迅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有力地抨击着反对文化革命的封建复古主义者。

1918年~1926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爱国学生运动,在帝国主义直接豢养的军阀政府压迫下离开了北京。1926年在厦门教书。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教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1927年10月到上海,从此一直在那里从事文艺运动。1930年3月2日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鲁迅是积极的参加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以被称为“锐利的匕首”的杂文和深刻的论文,对资产阶级文人、“民族主义”文人以及所谓“第三种人”进行了激烈的斗争,逐步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旗手和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27年~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10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淮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同时,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查禁书刊、图书审查以至造谣污蔑等法西斯手段的迫害,领导和支持了进步文学团体,大力翻译介绍了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6年10月19日,鲁迅患肺病逝世。鲁迅一生凡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创作200.54余万字,译作250余万字,日记49.3余万字,书信保存1400多封,整理出版古籍20多种,收藏金石碑帖约6000多种,编印中外美术书刊约26种。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曾经这样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鲁迅的著译已经分别编为《鲁迅全集》(10卷)、《鲁迅译文集》(10卷)、《鲁迅日记》(2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紫轩藏品分享 更多

热门商品

超值推荐

限量热卖

限时降价

more>>